氧轉移效率(Oxygen transfer efficiency,簡稱 OTE)是指轉移到水中的氧量占總供氧量的百分比,是考察曝氣效率中的重要參數之一,OTE=(氧氣in-氧氣out)/氧氣in,其中氧氣in表示進入曝氣池總的氧氣量,氧氣out表示從曝氣池表面逸出的總的氧氣量。
OTE的影響因素非常多,包括供氣量,水池深度,曝氣頭分布,曝氣頭數目,曝氣頭狀態,表面活性劑,微生物的活性狀態,水質污染物種類等等(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Modeling Oxygen Transfer by Fine-Pore Diffusers in Activated Sludge, Gustavo Andre′s Baquero-Rodr′?guez,2018),測定OTE的數值對于評估現場曝氣效率具有重要意義,在滿足出水達標的情況下,一個運行狀態良好的曝氣系統,其曝氣效率可到達25%,而運行狀態欠佳的曝氣系統,其曝氣效率可能<15%。目前國內主流認知還停留在水中溶氧值本身,而單純只關注水中溶氧值對于全面掌握曝氣狀態是遠遠不夠的。同樣的溶氧值可以在完全不同的OTE值下達到,而消耗的風量是完全不一樣的。此外,國內污水廠的集中式處理模式,極易發生污染源污水偷排導致的污泥中毒,尤其是工業園區污水廠。當發生污泥中毒現象時,由于微生物活性的下降,甚至死亡,其對氧氣的需求大幅度下降,導致OTE迅速降低,因而關注OTE數值對于微生物活性狀態評估,污水廠的穩定,安全運行同樣具有重要意義。
傳統的溶解氧法(CJ/T 3015.2—1993 曝氣器清水充氧性能測定)可以檢測氧轉移效率,但是該方法需要加入藥劑以制備無氧水,耗時長,且無法做到實時測定OTE數值。而對曝氣池水面逸出氣體(又稱尾氣)進行實時監測,可快速,準確,連續測定OTE數值,對于在線實時評估曝氣狀態,監測污泥中毒有著重要意義。